范冬云配资门户论坛官网
小时候由于家里穷,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,来一位亲戚,向对方表达盛情的最好方式便是留他吃一顿。朋友之间见面,也把吃没吃作为标准的慰问语,随口就问一句:“吃了吗?”
客人来了,煮几个鸡蛋,放在糖开水里,叫作吃“蛋茶”。讲究礼节的客人再饥饿,也只吃一个或两个鸡蛋,所谓“浅尝辄止”,剩下来的就成了小孩子的美餐。
偶尔家里遇到修修补补的事情,请手艺人到家里来,父母会割上一块肉,买上一条鱼,捧几块豆腐,能够让我的味蕾有一段时间的满足感。
然而,最让我期待的便是逢年过节,再穷困的人家,都会改善一下伙食,应应景。我不仅能够在家吃到好吃的,还能因为拜年到亲戚家吃到不一样的美食,那种感觉……只可惜再长的年也很快过去,日子又回到了平常。
展开剩余78%不过,平常里也有让我期待的某个时刻。粥是我家的标配,遇到吃米饭的日子,对于我来讲,便胜似节日了。铁锅上会留有些锅巴,大多数时候要留待下一顿烧成稀饭吃,可父母经不住孩子眼巴巴地盯着,会掰一块塞在小孩手里。我一边嚼着醇香的锅巴,一边欣赏着那脆脆的声音,那该是我心里最美的音符。
童年的味道中蕴藏了母亲的好手艺。我的母亲烧得一手好菜,能将很平常的丝瓜、茄子烧得有滋有味。只要我们小孩子在家,妈妈总会变着花样改善伙食。我们最爱吃的是妈妈烧的菜粥和手擀面。
吃菜粥是因为米不够,菜来凑,类似于城里人吃的腊八粥。如果添加进去的品种足够丰富,如花生米、蚕豆、青豆、南瓜、扁豆等等,又烧得黏黏稠稠的,的确爽口。我们一餐能吃两大碗。如今,“扬中菜粥”已成为一道特色主食,走进饭店酒楼。
家里来客人了,或改善一下伙食,我妈妈常常亲自和面,擀面条。妈妈擀的手工面,切得细细的,特别有筋道,再放些豇豆、丝瓜,成了我们童年别样的美味。
在乡村,住房是连成一片儿的,相互间也是十分的热情。只要有一家吃馄饨了,往往都会盛上一碗,送给左邻右舍,虽然不多,但是经常有这样的惊喜,也能让我回味好久。记得我小的时候,东隔壁的王奶奶常常喊我回家拿碗,我乐颠颠地拿着自己的搪瓷小碗,王奶奶给我一个饼子或两块肉,我有多么高兴啊!从小我就体味到浓浓的邻里亲情,至今难忘。
乡村孩子有的是办法搞到好吃的。春天的时候,有青青的蚕豆,摘了放在口袋里慢慢享用。
家乡的水系纵横交错,每家房屋的前面、后面大多有一条长长的小河,通往人工挖成的港渠。那时候,河水清澈,河中螃蟹、河蚌,还有各种鱼类都很丰富,老鳖、乌龟也很常见。
放学了,并不急着做作业,拿了自制的鱼竿,挖些蚯蚓做鱼饵,到河塘边钓鱼。运气好的,能钓得几条小鱼,晚餐桌上便有一碗鲜美的红烧小杂鱼。
放了暑假,三五成群的孩子到河塘摸螺蛳、河蚌,做一锅美味的汤,亦或炒菜。有的人家吃不了或舍不得吃,还拿到集市上去卖。
我们还常常结伴去钓螃蟹。钓螃蟹用的网是自制的,用几根竹片搭成架子,穿一根长长的线,一端系上浮子,另一端系在网上。网是用白纱布做成的,中间绑上青蛙腿做钓饵。隔几米远的距离放一只蟹网,一会儿,起网看一下。起网颇有技巧,要轻轻的,不让螃蟹有所觉察。往往螃蟹正抱住青蛙腿美美地啃着,竟被我们捉住了,放入身后的背篓。一个星期天,有时能钓上七、八只螃蟹。螃蟹不能全归自家改善伙食,父母会送几只让朋友品尝,说是自家小孩钓的,还会分一些给亲戚、邻居,让我们从小就懂得“分享”。
钓螃蟹的同时,还能钓到河虾。偶尔也会钓黄蟮,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。在家乡,黄瓜、番茄、茭瓜摘下来就能吃,胡萝卜、山芋是小孩饥饿时的点心。麦穗青的时候,摘下来炒着吃。
初夏的桑葚儿红里透着些紫,紫中透着些黑,是小孩子眼中的美食。对于掉落在地的桑葚,因为不卫生,大人们会说,夜里被蛇盘过了,不能吃。要想吃到桑葚,只有爬树了。
冬天的火炉里,常埋些蚕豆、花生,甚至撒上些稻谷,收获的是香喷喷爆豆子、花生米、爆米花。当什么都没有时,长辈给的压岁钱就派上用场了,我勇敢地做了一回小主人,去买烧饼、馓子、京果、麻花、蜜枣等,吃着这些小孩心目中的美食,那种甜到心底的感觉多么难以忘怀呀!
童年留存给我的味道如灿烂的阳光能够铺满整个乡村田野。无论是母亲留下的或是自己经历的,这些回味从故乡来到镇江,从懵懂的儿童变成花甲的老太一直深刻在记忆深处,从未褪色。
本文最初发表于 2025年06月27日三头文学 常青树叶公众号 配资门户论坛官网,图片为人工智能生成
发布于:江苏省金鑫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